第17章 回去等通知

新区的铝厂,说起来真是一个传奇。

一九五七年,是周总理亲自签发铝业公司的设计任务书。

一九五八年,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两万多技术工人,组成建设大军,进驻铝厂工地。

那时的铝厂的厂址,还有许多错落的小村子存在。

迁民、拆屋、平地。国家一声令下,便有无数的人自动自发的开始了无私的奉献。

第一批铝业工人们在工地上搭起了简陋的席棚,天当被,地上床,勤勤恳恳大建了三年。

据后来很多人回忆,说当时的工地一眼望不到头,到处都有工人,到处都在施工。工人们讲话是南腔北调的,知有来自安钢、武钢、抚顺钢铁厂的技术工人,也有来自山东、洛阳的解放军。

“南嵩山,北邙山,两山之间现奇观,红旗如潮人如海,齐心协力克万难。”这是铝厂建设时的一句口号,传唱了一代又一代,至今还会被许多工人挂在嘴边。

邵长江跟随着老蒋单位的车子到达了新区时,才发现这里并不是他所想的那种纯粹的新厂。

围绕着铝厂的厂区而建的新区,已然初具规模。

跟市内的砂轮厂、纺织厂这些国营厂是一样,铝厂附近有家属院、医院、食堂、理发店……

此时来看,配套设施已非常齐全,在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铝厂职工全穿着厂服,身份非常的明显。

“我还以为真的要去搭个帐篷来睡咯。”邵长江一脸庆幸。

来时的路上,他是胡思乱想,从睡帐篷会漏雨,夜里还会冻得瑟瑟发抖,联想到了食物短缺时,他得出去挖野菜,逮野兔子,还琢磨着附近有没有河,如果有的话,他还会钩鱼,就去跟他爹要一个做好的鱼钩子,夜深人静的时候找鱼,一逮一个准,拿回来拢堆火,烤的香喷喷的,也能顶一顿。

想的特别多,结果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进了厂区,道路平整,绿树成荫,办公楼有序排列,厂房、物料区、停车场井井有条。

邵长江甚至还眼尖的在一角发现了挺大的一座篮球场,装了足足六只球架,设施很新,一看就没使用多久,连球框上的网都还是新的。几个穿着背心的工人将厂服挂在球架下,赤着手臂在打球,并不是多正规的比赛,可是大家都很认真的样子。

酷爱篮球的少年,眼神瞬间直了。他的腿上好像灌了铅,定在原地,说什么都走不动,就想凑过去,哪怕是看一看也好。

“长江?”老蒋走出老远后,才又回过头来找他。

见邵长江那失神的样子,他不由得笑了。早听说邵家的这个孩子最喜欢篮球,没想到竟然痴迷到了这种地步。

“走吧,约好的时间快到了,不能迟到。”老蒋催促着。

两人并肩走了几步,老蒋语带诱惑的说:“真那么喜欢打球,等你进了铝厂上班,下班的时候可以随便玩。”

“真的?”邵长江语气急切。

来时路上,他脸上惯然挂着的无所谓全消失不见了。这会儿目光灼灼闪亮,盯着那球场,眼神跟黏住了似的,怎么都舍不得移开。

最后还是踩着腾云驾雾的软绵步子,跟着老蒋到了厂部的办公室。

铝厂的副厂长是一位年过五旬的老人,个子不高,却是浓眉宽目,国字脸,说起话来中气十足,非常喜欢笑,笑声震天响。

老蒋见面,就喊他崔老师,急切的想与他握手。

崔副厂长也很是感慨,先帮他们泡了茶,又在老蒋旁边的沙发坐下来。两人过去是在同一个系统工作,崔副厂长是老蒋的上级领导,因为曾同在一处进修,有了几分师生情谊,从那之后私下里见面时,老蒋就直接喊崔副厂长为老师了。多年过去,虽然两人各有发展,早就不在同一个系统内工作,老蒋却仍是保留着多年前的习惯,见了崔副厂长非常热情,还带了几分对待师长独有的尊敬。

邵长江抱着一杯茶,继续发愣中。

他还是平生第一次,坐在这样气派的办公室里,用白瓷的杯子喝上一杯茶。

茶的味道很清香,有些特别,邵长江小心翼翼的抿了一口,茶水还烫舌呢,可他心里边竟然有种莫名的感觉。眼前这样子的生活方式是他从不曾经历和感受过的,很新奇,很拘束,但邵长江不自觉的便认真的听起了崔副厂长跟老蒋的聊天,他们只是在寒暄,说一下近况,偶尔回忆一下过去,但那些对话从他们口中讲出来,便透了几分智慧之感。

他爹、他娘、他哥,还有他生活里接触到的邻居,一起打球的球友,全都不这样讲话。

邵长江的眼前,仿佛被人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正站在门口,好奇的向门内窥视,眼神之中全是懵懂与不安,可也带着某种连他自己都不曾发觉的渴望。

四十分钟后,老蒋领着邵长江跟崔副厂长告别,临走前,老蒋低声提醒让邵长江给崔副厂长鞠个躬,邵长江听话的做了,动作很深,神情有点土气,可眼睛里分明含着闪闪发亮的东西。

回程的路上,老蒋才笑着拍了拍邵长江的肩膀,夸赞说:“小子可以啊,是个听话的孩子,我让你回去学习公文写作,你是超额完成了任务。还有你的字儿,平时练过的吗?连崔老师都在夸,虽有瑕疵,但透着劲道,很是不错。”

邵长江满脸通红,想起来刚刚在崔副厂长的办公室里,老蒋提起了想给他介绍工作的事,崔副厂长没答应也没拒绝,只是问邵长江能做什么,会做什么。

老蒋便很是低调的说,最近这孩子在学习秘书相关的工作,他会写公文,也会写简单的材料,虽然书读的不多,但也上过夜校,认识很多的字。

听到这个,崔副厂长顿时来了兴趣,就随便出了个题目,让邵长江写了一份简单的公文。

邵长江咬着手指头,想了一会,交出来了一篇。

崔副厂长拿起他写了公文的那页纸,一看他的字,就赞了一句:“小伙子写的字不错,看着有劲。”

再看内容,更是连连点头,虽然有几处写的不够到位,用词也没那么准,但这是因为邵长江没工作过,对具体事物不懂,拿捏不住,可总体上,格式正确,略加教导,便是一个不错的苗子。

于是,崔副厂长又让他写了一份通知,大概内容是召集厂里的技术工人,四点半去厂部开会,提醒他们带笔跟纸等等。

讲的很零碎,随口那么一说。

邵长江又在咬手指头了,他记得过年那天老蒋给他的那些资料里就有一份通知的,需要怎么写,他心里有数,但毕竟没有临场发挥的现写过,在下笔之前,总免不了要纠结,认真思考。

崔副厂长看着他的眼神早已多了几分温暖,站在他身边,把邵长江的手给扯到了一边

“把啃手指的坏习惯戒掉,个人的行为修养也是非常重要,会影响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老蒋是个明白人,听了这话,便知道崔副厂长这是把邵长江看到眼里了,若不然,他又何必费心提醒这种小事。

邵长江傻乎乎的抬头看了看他,明显是因为在想事而心不在焉中,他点了点头,捏着铅笔,就要写下去。

“用这个。”崔副厂长把别在口袋里的钢笔取出来,递了过去。

邵长江看了看,知道这是钢笔,但他没有用过,捏在手里适应了会,又取了别的纸过来,尝试写几个字,完全掌握了钢笔的感觉后,才在纸上又书写起来。

一气呵成,没有停顿,除了一个错别字之外,这份通知依然是能够过关。

“长江真不错,是个好苗子。”

崔副厂长把所有小细节看在眼中,心里一高兴,当场拍板直接定下要帮忙解决邵长江的工作问题,等到他去跟厂长汇报过,就通知让他来上班。

老蒋作为推荐人,与有荣焉,回去的一路上,跟邵长江聊了很久。

等把他送到家里,见了李秀珍,倒只是含蓄的说,工作问题很有希望,只让邵长江在家等着就可以了。

李秀珍不好追问老蒋太多,等送走了人,就把儿子揪到跟前,想从他口中问出感兴趣的事。

邵长江喜滋滋的说:“娘,铝厂厂部的大院里,有六个篮球架,全是新的,特别好。”

李秀珍哭笑不得:“你怎么就记得篮球了?”

邵长江想了想:“对了,还要乒乓球案,还搭了架子在上边,下雨天也能玩。”

李秀珍叹了口气:“长江,娘是在问,你工作的事怎么说的?”

邵长江低头,看着手里边握着的钢笔,那是崔副厂长送给他的,除了这个,还有小半瓶钢笔水呢。

他想,崔副厂长肯定还是挺喜欢自己的,但工作的事,跟个人喜欢不喜欢没太大关系。

所以他决定采取最保守的做法,不给母亲那么大的希望。

“等通知呗。”顿了顿,他补充:“没让我参加文化课考试,也没让做计算题,应该是不太行吧。”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我的黄河我的城 正序 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