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没有轰轰烈烈也是英雄(上)

第二十四章 没有轰轰烈烈也是英雄(上)

张静紧追着李奎也赶到了壕沟旁。

而刘芳已经开始干活了。

“嗤嗤!嗤嗤!”

电弧焊接的声音不断地从管子底下传出来。时明时暗的蓝色电弧光映照着躺在大口径达到720的管子底下,从脖颈子开始,几乎全都浸泡在冰冷水里的那个电焊工上半身上。

那短短的头发,是张静熟悉的陈淑芳特有的发型,她说,这样的短发干活的时候才不会碍手碍脚。

“淑芳姐,我来吧,你也说过,我的技术已经可以仰焊了。你已经连续干了二十多个小时了,再这样下去,你身体非垮掉不可!”刘芳的话里已经带着哭音了。

张静知道,一个比刘芳还小一岁的女孩子,除了吃饭和解决上厕所的问题,几乎不眠不休地连续工作了二十多个小时,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才能做到?

张静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他知道,如果自己会电焊,这时候已经跳下去接替陈淑芳干活了。

他猛然想起了往事,刚到农村的时候,那一年,他才十六周岁,正赶上红薯培垄打窝浇水栽秧。张静找人借了一副水桶,负责浇水。

那时候吃大锅饭,出工不出力的社员很普遍,不是被逼到黄河边上,就没有几个实打实干活的。

张静注意到,别人的水桶比城里人用的痰桶大不了多少,而自己的水桶是厚铁皮一次性铸造出来的那种,而且直径最少三十多公分,高度超过了自己膝盖。

这是农家给自己家干活才用的铁通。光是一对铁通,就赶上别人两担水还多的重量了。

那时候,连张静自己都佩服自己,就这样挑着一担水比别人五担水都多的满满的水桶,和村里的那些车轴汉子们比速度!

一个小时过去,一个上午过去了,张静的双肩已经鲜血淋淋,刘芳心疼得大哭,佳男的脸急的红通通的,刘芳就哭着去找队长评理。

结果匆匆赶过来的队长把那十几个整蛊张静的家伙叫到一起,然后,把他们水桶里的水装到张静的水桶里。

结果,五六个人的两只共十多只水桶都没有装满张静的两个水桶。

队长又指着张静的双肩,脸涨得通红,双手使劲地左右开弓抽自己的嘴巴!

张静永远记得他说过的话:“这些城里来的孩子们比你们强百倍!他们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不是让你们欺负的!你们算是什么东西?他一个十六岁的孩子,你们一个个都二十多岁了,还有脸跟他比挑水的速度?

“你们对得起他们这些孩子的家长吗?人家把孩子交给咱们看顾,你们就是这么欺负这些孩子的?一个个良心都被狗吃了,换上的是狼心狗肺吗?”

事后不久,这十几个家伙都成了张静的崇拜者,无他,张静把他们叫到一起,让他们一起上,就这样,把他们挨个地痛揍了一顿,挨揍之后,他们反倒和张静成了好朋友,有两个还成了张静的铁哥们。

这一次过后,张静的工分由最低的六分五,连涨两级,三个月后,张静的生日刚过,他算是十七岁,虚岁十八岁了,于是,张静成了队里十个最顶级的全能社员,工分满分,成了十分。

在农村,只看虚岁,不看周岁。

队里三百多壮劳力,无论老少,只有十名最能干的社员才能得到十分的工分。

就连九分五的社员都是响当当的农活能手,队里也不过五六人。

那时候,张静真的很拼!只是,不到五个月,在他十七岁刚过不久的时候,就被公社送到廊坊师范学院教师速成班(当时叫师范专科学校)学习去了。

回来后就当了高中部数学老师。

一直到现在,自己除了教书,真的什么也不会,

什么忙都帮不上。就像一个傻瓜一样,杵在那里。

他在内心对自己到基层的选择开始反省。

他自己明白,到最基层来当一个绝缘工,这是他的选择,到现在他也不会有丝毫的悔意。家里太困难,父母都是要强的人,无论如何都不会去找政府申请困难补助的。

先是爷爷和奶奶从老家来了,没过多久,姑姑带着姑父和她的四个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的孩子也追来了。

他们的到来,使得家里雪上加霜,困难到了极致。妈妈病情越来越严重,父亲和爷爷、奶奶整天的眉头紧锁,只有小姑姑和姑父整天除了没心没肺地带着他们的四个孩子除了逛街,就是没完没了地吃啊吃。好像就没有个吃饱的时候。

一个个都胖成猪了,还吵着饿得慌。

就这样,姑姑还对妈妈非常不满,每天除了埋怨,就是常规性的叨唠,惹得爷爷揍了她好几次。这么大的人了,还记吃不记打,姑姑挨揍,成了经常的事情。

爷爷赶他一家子滚蛋,可惜,这一家子比爸爸和妈妈还硬气,认为到了嫂子家,就应该吃哥哥和嫂子的,打死也不走。

那个时候,想要找一个公有制工厂做工很难,没有户口的人,只能去卖冰棍、到食堂去洗碗、在街道上扫地。但是,姑姑嫌丢人,死活不出去找活干,还不许姑父去干这些“丢人”的活儿。

为了填饱这六张大嘴,父亲和爷爷奶奶每一顿饭都要少吃好多。可是父亲是在钢厂工作啊,劳动强度非常大,还十分危险。哥哥和弟弟两人下班回家三口两口吃完那点简单的饭食,就回到他俩的临建小屋里生闷气。

哥哥愁的是,结婚快两年了,两口子还没个地方住,因为房子让给姑姑一家了。还有爷爷奶奶,他俩老人家都住在六平方米左右,原来是厨房的小偏屋里。

至于张静,就没法回家。

张静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放弃未来前途更宽广一些的单位机关工作,就是为了基层工资高才力争到基层的。这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他在总指挥部的时候,当着那位张副主任的面就是这么说的。

现在,他如愿以偿,感觉自己已经融入这个光荣的集体了,但是,和陈淑芳这样的女英雄比起来,自己相差太远了!

英雄,这个名词不是拿来轻飘飘地说一说的,轰轰烈烈地为了革命牺牲生命的是英雄。

张静现在认为,没有轰轰烈烈也是英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也是英雄的壮举!

就像陈淑芳这样的女孩子!

他看到李奎对陈淑芳的表现似乎没有多大的触动,反而却拖着刘芳的双脚让她不要躺在冰水里,也单纯地认为这是李奎就是怕她一时不适应,也怕张静产生误会。

这是一片好心啊。

不然,他怎么不拖着陈淑芳的双脚把她从冰水、泥水里拉出来?

在他看来,一个共产党员做这些事情,就是应该的!而陈淑芳,十八岁那一年就入党了。

再看看那些青年男女职工,他们没有大惊小怪的模样,似乎这样的情景很平常。

看来,像陈淑芳这样虽然嘴里没有喊学铁人、不怕苦、不怕死的那些慷慨激昂的口号,但是,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这个口号的职工,不在少数。

没看到吗?那些电焊工一个都看不见,就是偶尔有几个冒出头来,也是换个工位,开始焊接另一道焊口。

张静知道,他们同样都是躺在冰水里焊接管道的!

张静认为,这就是非常典型的英雄事迹,必须让整个工程队的所有人知道陈淑芳和她的电焊工工友们的事迹,让全公司的职工都知道他们的事迹,让总指挥部管辖下的几十万上百万乃至所有管道职工知道他们的事迹!(当时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石油管道职工总人数还没有达到现在的几百万,找不到当时的统计数字,这是一个估摸出来的数字。)

至于其他分队和班组的先进事迹要一个个来,这一次,要搞一个专刊!黑板报和即将问世的《地火》小报将同时刊登陈淑芳他们的事迹。

先不说其他事情,包括在寒风凛冽的野外吃已经冰凉的饭菜,不是饭菜不热乎,而是从饭桶里把饭打出来,不需要一两分钟,饭菜就冰凉了。当然,吃沙子,那就是很平常的事情,大家都习惯了,也找到了尽量少吃沙子的门道。

还有女孩子必须解决的个人自身生理卫生问题等等。

单单是一个女孩子,工作在野外,除了吃饭、喝水、解决上厕所的问题,就让人心里发酸心疼,更多的是佩服。

更别说,一直坚持焊接二十多个小时而且是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躺在冰水、泥水里干活这件事,更是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事迹!

即便是一个身强体壮的棒小伙子,要想做出这样的壮举,也要有坚强的意志,有了坚强的意志还要有过硬的焊接技术,因为,当时的手工焊接还是在那种情况下,难度很大。

张静可以感觉得出来,就是陈淑芳这个女孩子的坚持,这样拼死也要完成上级下达的工程任务,不顾一切的工作精神,激励得他们同样躺在了冰水里,一句怨言也没有。

还有一个值得提起的事情,今天,李进才教导员接到公司的紧急电话,驱车千里到公司领新任务去了。

而陈实功队长急的嘴上都起了燎泡,又跑到绝缘防腐厂催他们赶紧运管子来工地,工程又要因为管子不能及时到位停工了。

上边可不管你什么原因停工的,只管要你按时、保证质量地完成你这个工段的管道铺设任务!

家里只留下苟副队长在长达近百公里的管线上不停地跑来跑去。无论哪一处工段上出了问题,那都是大事故!

别忘了,这个工程是伟人亲自批复的“八三工程”!是绝对不能拖延一天的政治任务!

陈淑芳他们的事迹,正是鼓舞所有职工的榜样。

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在第一工程队真正地成了传家宝和必须遵守的、深植心中的律条。

张静也希望,可以通过宣传陈淑芳他们的事迹,让整个指挥部知道,在最基层,还有这么一帮子人,在学铁人,学大庆精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铁人可以用自己伤病的身体当搅拌机跳进泥浆池,我们石油天然气管道工人也能躺在冰水、泥水里誓死也要完成上级布置下来的工程任务!

这篇稿子一定要写好。

张静相信,有效的政治思想工作,有时候也会转变为生产力!

于是,他开始了认真的观察。

观察,也是采访的一个方面。

张静放眼看去,除了机械的轰鸣,没有热火朝天的场面了,他知道,在这个当口,没有人去做那些形式主义的无用功,他们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抢时间、保质量、提前完工这个大事上!

这样的场景才是正常的,张静要宣传的,是一个集体,这个集体里,每个人都是硬汉子、铁姑娘,他当然更不会放过就在自己脚下,躺在冰水、泥水里举着焊枪奋战不休的陈淑芳。

张静在师范学校学过心理学和社会行为学,他本身就是一个坚定的党员,他认为,在这样的氛围中,只需要小小地推动一下,工程队的战意也就是干劲会更加高涨。

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只要有一个很小的初始动能,就可能产生不间断的连锁反应。

一个思想工作者必须抓住任何可以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机会,进行大力宣传才成。而陈淑芳这些默默无闻却心里装着国家,奋发努力工作的平凡职工,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谁又能说,他们不是英雄?

王进喜能说出“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那么,现在沉默无言的这些石油管道职工们,正在践行这个誓言!

张静认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对于这些石油管道职工来说,早就融进心底,化为了行动。

用他们躺在冰水、泥水里的实际行动,用他们过硬的焊接技术,把大油田的原油、天然气输送到它应该到达的地方!

这样的实干、苦干,没有怨言的工作作风,必须大力宣传,而且还要不断巩固、加强和发展、传承下去。

“师傅,师傅,你怎么不说话啊,快把焊枪给我啊。哥哥,你看啊,我师傅怎么啦?她怎么不动了?”壕沟里传来刘芳焦急的声音。

张静想都没想,一翻身就跳到了壕沟里。冰水立刻浸透了他的皮棉工鞋,刺骨的寒意,让他哆嗦了一下。李奎也从另一侧跳了下来。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地火 正序 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