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邱海波教授,作为潘纯等众多重症精英的博士生导师,作为国家专家组重要成员的中大医院著名重症医学专家,邱教授于1月19日临危受命奔赴武汉金银潭医院,发挥他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方面的丰富经验,至今奋战在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救治第一线,指导开展重症肺炎病人的救治等工作。
杨毅教授,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作为江苏省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专家组成员,放弃新春佳节与家人的团聚,奔走省内各地指导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会诊路上。与当地医院专家一起讨论救治方案,成了她近期工作和娱乐的主要内容。
根据南京市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收治”的原则,定点收治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需要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选派第一批呼吸科等医护人员支援。
中大医院积极响应,选派符合专业要求,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身体健康、能够承担高强度医疗救治工作的医护人员到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支援工作。
医护人员踊跃报名,经过遴选,首批3位医生、5名护士医护团队已经组建完毕。
1月27日中午1点多,中大医院为呼吸内科陆远主治医师举行简短出征仪式,陆远医生率先前往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驰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救治工作。中大医院副院长沈杨叮嘱陆远要好好工作,做好自我防护。
医务处陈辉主任、呼吸内科负责人朱晓莉为陆医生出征送行。
作为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定点收治医院,中大医院一院两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防治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和严峻性,全院上下齐心协力,精心部署,克服困难,扎实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与诊疗工作。院领导多次组织召开多部门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院各部门、科室协同作战、共同应对。特别是防控工作正值春节假期,院领导及多个职能部门人员放弃休假,坚守岗位,精诚团结,在制度、方案、流程、培训、排班、物资供应、人员防护、疫情报告、后勤保障、临床服务等多方面认真落实。合理布局接诊空间,做好患者就诊引导、分流,在有限的空间内优化流程。
发热门诊24小时开诊,完善处理发热门诊各项工作,定流程、做培训、备物资、抓细节,全员上岗。
医院还组建了由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放射科、感染科等科室组成的专家组。
全员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随时开展会诊排查。
护理部、门急诊、药学部、检验科、放射科、财务部等部门安排加强班。
后勤、安保、临床服务中心做到最大保障。
在这场无硝烟的战役中,全院广大医务人员主动请缨,不畏艰辛,奉献在临床一线。
确保中大医院一院两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治工作,有条不紊有序开展。
充分表现出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1月29日,央视一套《新闻30分》节目中对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邱海波教授进行了采访。
邱海波教授在采访中说,国家的救治专家组,不仅在整体上进行巡诊和指导。同时部分国家专家组的成员,直接担任这几家定点医院重症病房的医疗组长,来保证治疗的规范,保证治疗的效果,保证患者能够得到最充分最及时的治疗。
这位逆行英雄。
国家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冲锋陷阵。
至今仍坚守在武汉。
奋战在重症病人救治一线。
担负起国家赋予的救治专家组神圣使命。
1月29日,央视一套《新闻30分》、央视四套《中国新闻》、央视十三套《新闻直播间》对国家专家组成员参与一线救治重症患者进行了采访。
2月1日,作为国家救治专家组重要成员,邱海波向媒体介绍了目前重症患者的救治情况,《人民日报》《现代快报》等媒体对此进行了集中采访。
2月2日,采访邱海波的话题救治成功率高于甲流和禽流感登上新浪热搜。
“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
近年来,在面临众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都能看到邱海波教授。
这一次也不例外。
正如邱海波的夫人赵健女士所说,“这种情况,如果他不去一线指导救治,我还不习惯了”。
邱海波再次临危受命勇挑重担,那些国家和人民需要他的时刻,都有他的身影。
不负众望,不辱使命。
在邱海波看来,竭尽全力让患者转危为安,是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的责任所在。
30年来,他始终怀着对医学的赤忱之心,在人民和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2003,非典疫情;
2005,四川省猪链球菌病疫情;
2008,手足口病疫情;
2008,汶川地震;
2009,甲型HINI流感疫情;
2010,玉树地震;
2013,H7N9禽流感疫情;
2015,“8.12”天津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2019,“3.21”响水爆炸事件;
……
每一次大灾大疫,邱海波教授都是临危受命,从未缺席。
功勋卓著的他,所获的国字头荣誉,更是不胜枚举。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三部委授予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卫生系统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个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卫生计生系统白求恩奖章、全国最美医生、全国医德标兵、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好医生……
邱海波教授,参加了众多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抢救工作。
并多次担任国家医疗专家组组长,成功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出于对社会的责任,他一次次亲临救援现场,不顾自身安危,全力解除危机。
2月4日上午,在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上,终于见到了令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全院医务人员牵挂的
著名重症医学科专家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邱海波教授。
半个月前,邱教授就作为国家救治专家组成员在武汉指导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工作。
这档节目,当天播出了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的第13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的情况。新闻发布会于前一日的当晚21:00点进行了同步网络直播。
发布会上也传来了救治进展的好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邱海波及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邱海波教授,对于重症病人救治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新闻解答。
1.人体对新冠病毒能否自愈?
邱海波:现在可以看到有一些接触到病毒的人,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反应。第一种自身有足够的抵抗能力,自身把病毒清掉了。第二,病毒在上呼吸道能够繁殖,但是没有症状。当然可能还有很多病人是轻症病人,表现出全身乏力、低烧、干咳的症状。少数病人才会发展成重症或者危重症。也就是说机体虽然易感,但机体的免疫系统多数情况对病毒有反应,只有少数的反应异常或者病毒大量繁殖,才会发展成重症或者危重症。
2.重症患者的治疗有何难点及死亡病例的有何共同特点?
邱海波: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病症状不典型,从普通型或者轻型向重症发展的时候,往往时间偏长。在积极临床观察之外,要特别强调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病人发展成重症的标志就是出现呼吸衰竭。这个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常规氧疗、无创通气、机械通气以及ECMO等蓄灌治疗手段。对于每一个死亡病例,专家组都会进行科学分析与研判。通过死亡病例分析,基本上分两类:一是相对年轻的病人,这类病人往往是以呼吸衰竭并有严重的低氧血症,最后呼吸功能维持不住,但是这类病人相对少一点。而更多的是老年病人,这类患者的特点是低氧血症不明显,冠心病、脑血管病性疾病合并症较多,随着这些疾病的加重造成病人的死亡。
3.出院后的病人有没有传染性?
邱海波:康复期的病人没有传染性,出院的病人没有传染性,同时在半年内康复的病人不会被这一类新型冠状病毒再次感染。病毒性疾病在一两周以后会产生抗体,康复病人产生了抗病毒的抗体以后,只要这一段时间有抗体存在,就可以抵御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所以至少从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可以看到,抗体虽然不是终生的,但至少在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有足够的抵御度,也就是在半年之中,不会发现这一类新型冠状病毒的再次感染。”
变异病毒的确有可能再次感染,但至少从现在的研究、观察、经验来看,短时间发生变异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同时也在对病毒变异的情况做密切监测。
4.如何安抚隔离病患的心理压力?
邱海波:针对隔离患者的烦躁、焦虑的情况,首先让病人有信心,这种信心来自于医务人员和社会。另外,被隔离的患者存在很强的孤独感,因此医护人员给病人更多的鼓励和关心。让病人觉得在病房里不是孤立的,可以跟家人、社会联系,一起给患者加油鼓劲。在治疗上,对于非常焦虑烦躁的患者,会给予少量的镇静药物,控制病人不适的感觉。让病人觉得在治疗期间,背后有一群人支持他。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