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路遇天堑

炙热的空气中散发着特殊的味道,几只大鸟低空翱翔,发出了因为燥热引起的低鸣。它们对于昨天突降暴雨,今天烈日如火似乎司空见惯了。

也或者,它们嗅到了同类的尸体被炙烤后的味道。

不远处,就是孤零零的布尔斯村了。村子在一片橡胶树中露出了散落的简陋房子,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荒凉和坚强。

只要仔细看上几眼,就会发现,这些房屋周围大多是细沙和草地,偶尔有个饮水用的长把压水井。

尽管早就有思想准备,沈鹏他们三人目睹此景,心里依旧泛起了丝丝凉意:百闻不如一见,这里真就贫穷到了极点。

视野里,前面有一条罕见的泥潭横亘着,如同拦路虎一般挡住了前行的道路。长长的泥潭蔓延几百米,散发着熏人的恶臭味,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隐约可见一群司机模样的人正在费力的挖淤泥。

他们旁边的泥水中插着几根探水用的木杆,看样子水深过人,车辆根本就无法通过。

道路毁了,无路可走,对于这里的人来说,麻烦很大,居民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除此之外,从一个维和队员角度来看,居民原本苦难的生存环境一旦被封闭起来,很容易失去生活的信心,积怨爆发,甚至发生骚乱。

果不其然,长长的泥水路段那边,黑压压的人群正冲着这边发出了气愤的叫骂声,人群旁边几个轮胎呼呼的冒着火。几个大佬模样的人,正站在人群旁边吃着烤熟的乌鸦、蝙蝠,不时的鼓动着人闹事。

无疑,前面那些人正在煽动什么。于是,陈书豪带着几分警惕,叫来跟前附近几个挖泥坑的人,打听前面出了什么情况。

布尔斯村是个典型的非洲村落,前些年依靠几个橡胶厂生存。战乱之后,工厂倒闭,村民们失去了经济来源,加上这场大雨造成道路严重损毁,食盐等生活必需品无法运来,贫苦的生活瞬间雪上加霜。

或许会有人问,就算有食盐、粮食运进来,他们没钱怎么购买?这个问题曾经一度困扰着我,具体来说是担心这个经常战火纷纷的地方,最怕饿死人。只要你在这里生活几天就会发现,这里物产丰富,遍地野生水果,只要不懒惰,漫长的海岸线上打捞上来味道鲜美的鱼类,并非难事。

弄清了基本情况,他们三个开始碰头商量,对事情进行一个初步的梳理。

对于眼前这种情况,行动规则上有具体规定,前面村民出现了闹事人群,行动小组应该了解情况,对涉嫌闹事人员进行治安方面的事前教育,同时显示维和人员的行动存在,发挥震慑作用,如实记录相关情况,上报总部,由具体部门实情拿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车停在这里,沈鹏负责警戒,子弹上膛,大龙跟着我,保持有效距离,调查情况,听取诉求,合理安抚。”陈书豪一本正经的交代起来。

“陈队,地上有椰子,树上有木瓜,他们寻思啥呢,弄出去卖钱啊,加盟个超市……”要不是着急咀嚼薯片,张大龙的伟大商业理论还不知道得“海阔天空”到什么程度。

“胖子,少说点,这里不是国内,是任务区,看!这么多房子连冒炊烟的都没有,你再看,妇女搂着孩子,肯定是发现咱们的车了,教育孩子别冲动,说明……”头盔下,沈鹏一双眼睛观察的细致入微,连这地方的人异常重视亲情都观察出来了,似乎他对这里很了解。

三个人商量的差不多了,可瞬间发现天大的难题了:险路两边路况糟糕透顶,地势陡峭、地面松软,再往上是粗壮的树木,视觉范围内地方狭窄,往下就是三四米深的泥潭,稍有经验的驾驶员,瞬间就能感觉出来如果冲上去很可能车毁人亡。

满是厚厚尘土的车体上露出了警灯,他们的蓝盔在烈日下耀眼、醒目。

人群已经把这条路拦住整整几小时了。困境中的他们希望快点解决交通问题。当然,这只是一开始的想法,后来很多人觉得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空荡荡的肚子开始无声的抱怨,集会慢慢的变味,朝着暴乱发展了。

他们拦住了这里通往首都城里的道路,那边过来的一些车已经遭到了恐吓和驱赶。眼看着,这条林区仅有的道路马上就会变成一段危险区域。

“调查治安,保障交通畅通是咱们的职责,必须过去!开始准备。”沈鹏脸色阴沉道。

“安全第一呢,小子,队里咋强调的你就着薯片……”奇了怪了,一旦遇到决断的时候,沈鹏这个本来少言寡语的人,就变得更“与众不同”了,说话生硬无比,态度坚决,张大龙品味着牙缝里薯片碎渣的味道,毫不客气的谴责着,失口说成了薯片,好在马上就改口了,“就着什么啊,我都叫你气糊涂了,就,就是不能冒险,要行动就得先请示队里。”

在他和陈书豪看来,这次单独深入辖区的行动,一切情况不清除,谁也不敢保证下面会发生什么,就这种天堑般的险路和闹事人群,绝对不值得冒险。

当然,他们都是训练有素的队员,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绝对不会抓阄,或者用行政命令强行决策的,于是,开始报告给队里。

这支单独远行的小组,从消失在视野里开始,就已经引起了我的担心。

他们走后,首都某个区毫无征兆的响起了剧烈的枪声,七八支维和队伍派人赶去支援,那地方已经和一伙歹徒发生了交火。

那边警情刚刚解决,总部的邮件和电话开始接连不断起来,行动、勤务提示、安全预警接踵而来,指挥中心里对讲机响个不停,已经进入了临战状态。

外勤小组没有任何消息,营区里各种麻烦事已经露出了苗头,首先是饮食问题。

总部负责提供的生活物资看样暂时运不过来,三餐过后,原先看着数量不少的给养,经过“大肚汉”们风卷残云的饱餐,已经变得不起眼了,眼看着连三天都不够了。

我的兵,很多有脾气有个性,但大都有个共同的爱好:训练狂。他们取得不俗的成绩同时,副作用是普遍饭量一个人能赶上三个。

在国内集训时,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因为高强度训练,他们人均穿坏了五六双作战靴,从这一点上能看出来他们的运动量了。

所以,他们一个个饭量大,正常个头的包子一人吃十几个,属于正常,我亲眼见过他们比赛吃,最多的吃了三十几个。

到了这里,他们饭量增大,还和装备有关,无论是哨位上的哨兵,还是坐在装甲车的队员,只要上勤,作战靴、头盔、防弹衣等等,加起来足有三十斤重,戴着这么多防护设备,人肯定比平时饿得快。

站在厨房门口,老远的看见后勤班长正和一群小队长抬杠。一群骨干吵架是与众不同的,一个个嗓门大,挥舞着手臂,气势汹汹的样子。

班长老崔正在耐心的解释汤多饭少,还有不加餐的原因。他个子矮了点,站在一群大个子跟前,明显的底气不足。

老崔原则性很强,做事有板有眼,每次就餐,他都站在饭菜旁边,唯恐谁拿多了,取多了,眼睛就跟毫厘不差的天平秤一般。

刚到中转营时,他在别处厨房门口捡到了一块沾满了沙子的牛肉,看着都不干净,他闻了闻,说没坏,留着吧,应急的时候吃。

明知道他拿不出东西给大家吃,还得留着应急的用,我怎么能再埋怨他。

“值班员,马上通知,把应急物资拿出来,发给各队吃。”我急了,猛的举起对讲机宣布了命令。

“队长,上面有规定,那是行动时专用的,平时不能擅自使用,食物和瓶装水都是。”话音刚落,就听着对讲机里,不知道哪个胆大的家伙,直接就顶嘴了。

哪门子规定也不能饿着我的队员!宁肯挨了批评和重罚,绝对不能叫我执勤的兵饿着肚子。

他们吃上东西了,边吃边发出了爽朗的聊天声,我遥望北方,心底深处的那个担忧“卷土重来”:“沈鹏他们怎么样了?”

哪里知道,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更加剧了我对这个三人组的担忧。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使命必达 正序 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