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刘扣英的梦

村小学前的广场上,临时搭了一个简易的台子,今天这里召开分田到户会议,村民们各自带着板凳早早的就来了。滕乡长、刘扣英、王大全、张宝银他们四个人一起坐到主席台上。刘扣英首先对大家说:“乡里派来了滕乡长到我们村监督分田到户工作。滕乡长是原来的公社的滕副社长,现在是乡长了,大家鼓掌。”

台下,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刘扣英说:“这下好了,田分到户了,是自己为自己种田了,多打粮食就多吃了,再也不要国家救济粮了。农闲的时候啊,就到村里的窑厂来做工,种田做工两不误,就可摆脱贫困了。”

台下,又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王大全手里拿着一个用纸糊起来的抽签箱,说:“分田方法就是抓龟,这样公平,也凭你自己的运气。由张会计报名,报到谁,谁上来抓。”

一位村民上台抽了签,一看,高兴喊道:“三号,我是三号田。”脸上露出了欢乐的笑容。村民高兴地为他鼓起了掌。

一些村民拿到了田,刘扣英发现齐恒山坐在下面脸色并不自在。有时低着头,有时仰望着台上抽签的村民,显得忐忑不安。

又有一些村民上台抽签到了田。齐恒山脸急得通红。

张宝银报到了齐恒山的名字,齐恒山先是愣了一下。而后起身跑向了主席台,他抽了一个七号,高兴地说:“七号,我是七号田。”

坐在台上的刘扣英带头为他鼓起了掌。齐恒山把七号票高高地举起来,一直举着超过了头顶。他激动地说:“我家不是外流户,我们家有田了,有田了。”

滕乡长鼓起掌,大家一起鼓掌。滕乡长接着说:“现在没有外流户了,你们都是村民,都是村里的主人。现在分田了,为的是早日摆脱贫困,将来还要富起来。致富光荣。”

刘扣英鼓起了掌,全体村民鼓掌。刘扣英说:“田分给我们农民了,你们就把力全部使出来,好好干,把日子过好了,顿顿吃上白米饭,家家有余粮。将来还要有余钱。”

汤东林站了起来:“好——”他鼓起了掌。

王大全指着汤东林说道:“汤东林,你个懒鬼,田分给你,你可别弄慌了,你还要记住,勤劳才能致富。”

全场发出了一片爽朗的笑声。

汤东林说:“王主任,你就放心好了,现在是为自己种田。”

“对——”村民一起高呼起来。村民热情高涨。刘扣英站起来说:“村民们,我们一起甩掉穷帽子,我们一起做个发财梦。”

“好——”全体村民热烈地鼓掌。

会议结束后,齐恒山刚到了家,刘扣英就来到了他家。齐恒山对刘扣英说:“谢谢刘支书。”

刘扣英说:“从现在起,你不要再有思想包袱了,现在没有外流户这一说法了,你就安心的种好田。”

齐恒山说:“齐月圆这一出去就是八年十个月,也不家里来封信,报个平安,我真的为他们担心。”

刘扣英说:“你放心吧,月圆不会有事的。过去他是怕顶了个外流户不光彩的名声,所以不敢给家里的写信,如今呢他又怕超生罚款,又不敢与家里联系。我想信,他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齐恒山说:“都是穷字惹的祸。外流也是为摆脱穷,生个二胎,要个男孩,是为了养儿防老,如果老了有人养,谁要生啊。”

刘扣英说:“我们现在就是要把穷根挖掉。今天挖一点,就会少一点,我们这一代挖不掉,下一代继续挖,穷根一定会挖完的。”

村里窑场上堆满了砖。刘扣英与王大全在一堆一堆砖间行走着,刘扣英看到这些砖,不无感叹地说:“砖烧出来了,堆在这里可不行啊。”

王大全说:“可是现在销不出去,没有人来买。”

刘扣英摸着一块块砖,说:“没有人来买,就派人走出去,我们上门推销。”

王大全说:“上门推销,我们村里谁有这样的能力啊?”

刘扣英说:“有啊。陈吉明、汤东林都可以作为推销员。”

王大全惊讶地望着刘扣英说:“汤东林这个懒鬼,就是个好吃懒做的主,只会耍嘴皮。陈吉明是老支书的儿子,就是老实了点。”

刘扣英说:“你说到点子上了。推销员有时就是嘴上的功夫,但是我们必须诚实经营,陈吉明是符合这个条件的,我想把他们两组成一个推销小组。”

王大全说:“也行,让我们村里的年青人锻练锻练,将来带着村民一起致富。”

刘扣英说:“你去把他们叫到村部来。还有张宝银也叫到村部。”

村部里,刘扣英洗着茶杯,他一个茶杯一个茶杯擦着,洗着。然后放好。王大全一进门,看到刘扣英为大家一杯一杯的到茶。笑着说道:“刘支书,今天开会怎这么隆重,这么正规,还亲手为我们到水。”

刘扣英一边到水一边说:“你们都坐下。”

陈吉明说:“刘支书,我来到到吧。”

刘扣英把热水瓶给了陈吉明:“你爸在的时候,就一直带着我们致富,把窑场办起来,可是后来被迫关了,现在我们又把窑场办起来,可是砖堆在场了,只有砖销出去才能变成钱,村民袋里才有钱。”

陈吉明说:“刘支书,我是全村村民把我养大的,有什么需要的,我当然应该走在前面。”

刘扣英说:“我、王大全、张宝银年龄是起来越大了,将来这个村是你们年轻人的。我们村要脱贫,要致富啊。”

汤东林很是机灵地说:“刘支书,现在江南大规模的搞建设,砖头在苏州、上海很好销。我们可以到江南去销售。”

刘扣英朝王大全、张宝银望了望,又望了一眼焦裕禄的画像。说道:“支部决定,陈吉明、汤东林组成销售小组,陈吉明任组长。”说到这里,刘扣英看了看汤东林。

汤东林说:“我同意。说实话,陈吉明比我稳重,心细。”

陈吉明刚想说话,刘扣英抢在前面说:“就这样定了。你们明天就出发,但是,我小气话说在前面,出去要节约开支,每一分钱都是我们村民的血汗。要一分钱当着二分钱用,把钱用在刀刃上。我们村还穷啊,除了白米饭,就没有其他的了,将来富起来了,你们就是脱贫的功臣。”

陈吉明说:“刘支书,你放心,我们会节约每一分钱的。”

刘扣英说:“你们两人去准备一下。”

王大全对陈吉明说:“你等等。”说着从袋里掏出五元钱给陈吉明,说:“你带在身上,以防备用。”

陈吉明说:“爸爸,你和妈妈这么多年把我养大,你们过的苦日子我全看在眼里,这钱你们留着用。”

王大全说:“出门时时难,在家千日好。你带着,我们在家里你放心。”

张宝银对陈吉明说:“你带上吧,家里还有这么多乡亲呢。”

陈吉明与汤东林走了。刘扣英说:“现在我们开个支部会议。全村就我们三个党员,党把这个村交给了我们,把土地也交给了我们,人穷穷一时,地穷穷一世,我们必须带着村民一起把土地经营好。支部是战斗堡垒,我们的堡垒就是让村民富起来。你们再想想,还有什么好的方法让村民富起来。”

张宝银说:“村里的资源少啊,除了土地,就没有别的了。”

王大全说:“我也想过很多,就是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我只想到了多种点树,听说水杉很好长,将来可以卖到家俱厂去。”

刘扣英一拍大腿说:“大全,你这就是一个好主意,把我们村的大圩全部栽上,既能加固圩堤,又能产生效益。好,好主意。栽。”

张宝银说:“过去不肯我们栽,好,现在能栽了。”

刘扣英说:“我们的思想要改变。土地不会变,我们的思想一变,就能变出钱了。当年焦裕禄书记手里也没有多少本钱,硬是带领兰考人民干出来新兰考。”

张宝银说:“我虽然是个会计,可我的账上就从来没有结余过,年年吃国家救济,我都不好意说,觉得很丢人。”

刘扣英说:“觉得丢人还算好,说明你有责任。我也是啊,去乡里开会,都不敢坐在前,都是坐在最后,因为穷啊。我一到滕乡长的办公室,滕乡长就问我,今年要多少救济,我都感到难为情,我这个支书是怎么当的啊。难为情,真的很难为情。所以,我们就是拼了命也要脱贫,谁叫我们是党员呢。我们决不能靠天吃饭,我们要靠人吃饭。把优秀的青年吸受到党的队伍里来,我们一代一代的奋斗下去,我就不信甩不掉一个穷字,到时,我们村也向国家贡献,我要堂堂正正地站在滕乡长面前。”

晚上,刘扣英回到了家里,戚贵根正往锅里倒着米,一把一把地放进了锅里。刘扣英接过,又多放了三把米进了锅里。戚贵根心痛地说:“刚有了点米,你就这样子吃,省着点吧。”

刘扣英说:“节约是要的,富不是省出来,是干出来的。”

戚贵根说:“怎么干?”

这时,戚长伟扛着锄头回来了,他放下锄头。闻到了米粥的香味。刘扣英端出了一碗麻菜淹制的咸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米粥。

戚贵根说:“我说,现在吃上白米了,这日子好过了。”

刘扣英说:“你就是目光太短了。长伟还要娶媳妇,钱从哪儿呢,还要砌房子,钱从哪儿来。”

戚长伟说:“妈,我初中毕业了,也想出去闯一闯。”

刘扣英说:“你准备去哪儿?”

戚长伟脱口而出:“江南,苏州。”

戚贵根说:“我听说齐恒山儿子齐月圆也在苏州,这么多年了也没有一个音讯。长伟你还是留在家里吧,外面也不是怎么好混的。”

刘扣英说:“我到认为可以出去闯一下,成功了将来回报村里,不成功就学点经验,家永远是你的后盾,家里有土地,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永远是美好的,我们吃的都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

戚长伟说:“好,我听妈妈的。”

刘扣英说:“不管你到了哪里,将来一定要回报乡亲们,这里是你的根。”

戚长伟说:“妈,你放心,我一定会的。”

王大全拉着哭哭啼啼的陆丽霞来到了刘扣英家。没等刘扣英开口,王大全就气愤地说道:“这个陆永兴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在外赌钱,回来喝了点酒,打起了老婆。”

刘扣英着急地问:“来香呢?”

王大全说:“跑了,被陆永兴这个活鬼打跑了。”

戚贵根说:“拉他走正路,他不走,他就是想赌钱发财。就知道走歪门邪道。”

陆丽霞大声的哭喊着。

刘扣英抚着陆丽霞:“不哭,不哭。有大妈呢。”然后让长伟替陆丽霞盛了一碗粥,说道:“丽霞先吃,先吃。”

陆丽霞一边哭,一边坐下吃起来。

王大全说:“丽霞不哭。”

刘扣英说:“大全,你回去,丽霞就留在我这里了。”

王大全说:“还是我带回家吧。”

刘扣英说:“不要,就留在我家,你家已经收养老支书儿子陈吉明,这么多年你们付出了许多,丽霞就由我来负责吧。”

刘扣英沉默了,陆永兴与他妻子的吴来香的出走,伤害了她的自尊,作为村支书,作为一个村领头人,自己没有带好这个家啊。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穷字啊,有句老话说得好,穷吵架,富安逸。

刘扣英把陆丽霞揽在怀里,说:“丽霞,我是村支书,我的家就是你的家,戚长伟就是你的哥哥,你爸妈一定会回来的。”

陆丽霞天真地问:“支书是什么啊?”

刘扣英笑着说:“支书就是我们党在这个村里的带头人,我们都要听党的话,党是为百姓做事的,是帮助百姓解决困难。比如,你现在有困难了,爸妈暂时离开你了,我就要能使上学,吃饭。”

陆丽霞又问道:“我也想做党的人。”

刘扣英说:“丽霞,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学了本事了,带着我们村或者更多的人致富了,就可以成为党的人。”

陆丽霞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早,刘扣英打开村大广播,喊道:“村民同志们,村民同志们,只要现在有时间的,现在在家里社员,请到小学的广场上开会,大家商量怎么脱贫,怎么发财。王大全、张宝银赶快到。”

村民从家里纷纷走出来,纷纷向小学广场赶过来。有人说,刘支书又有什么招数了;有人说,开发财会,是不是发钱啊;有人对那人说,你想得美,分了田还想发钱……

有的妇女一边纳着鞋底,一边问道:“刘支书,今天开的什么发财会啊?”

刘支书笑着说:“今天,我是开诸葛亮大会。请大家来献发财的计策。”

村民们越来越多了。王大全说:“有什么好的点子,只要能争钱,你们都说出来。”

张宝银说:“我先申明一点啊,没有钱投资。”

刘扣英说:“人家都说做会计的会精打细算,是小气鬼,你们大胆的说,想到什么说,只要项目好,我向银行去借,向乡里借。”

有人说:“我想养猪。”

刘扣英问:“养几头?”

那人说:“养二头。”

有人说:“我们村最好是养鱼,村前村后都是河,只要有鱼苗,就可养了。”

村小学教师邹家和说:“养鱼是个技术活,不是鱼苗一放就等着收鱼那么简单。”

刘扣英说:“没有养鱼技术,我们可以请技术员。”

有人说:“我们村可以种桃子、蕃茄,建一个桃园、蕃茄园。”

还有人说:“我想做豆腐。”

这一说,引起了大家一阵哈哈大笑。

刘扣英说:“做豆腐也不错的,做豆腐的黄豆我们可以自己种。”

王大全站起来问:“好,这些项目有些是要钱的,有些是花力气的,大家要都想想花钱少,能赚钱的,还要是我们村里现有资源的。”

一个被称为二愣子的村民,站起身来,他一字一顿地说:“我们村里的路边上倒处是麻菜,不要种,却年年长,我们可以卖麻菜赚钱。”

二愣子一说,引起了全场的轰堂大笑,有几个妇女笑得合不扰嘴,笑得前仰后翻的。

王大全也笑哈哈的说:“你个二愣子,能不能想得好一点的主意,那种麻菜谁吃啊,那就是野菜。”

有一个村民指着二愣子说:“说你是个二愣子,你就是个愣子。”

刘扣英说:“麻菜吃呢也能吃,可是还不能卖钱。不过,二愣子能积极参与出主意,说明他也想致富。”

二愣子说:“谁不想致富啊,我还想娶老婆呢。”

二愣子一说,全场又是一阵轰堂大笑。

有人开玩笑说:“二愣子,你看上谁了?”

二愣子说:“现在我不说。”

王大全说:“二愣子还不好意思了。”

二愣子一气,说道:“你们笑话我,我不说了。”说着就走了,离开了会场。人们的笑声才渐渐地停止了。

刘扣英说:“大家说得都很好,我们党支部研究一下,能落实就抓紧时间落实。”

一位乡邮电员来到了村里,找到了丁海朋的家。在门口高声喊了声丁海朋出来签字,丁海朋从家里出来,邮电员送给一个大信封。丁海朋拆开信封,一看是苏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他激动地跑回家告诉爸爸,爸爸说,赶快去告诉刘支书。让她高兴高兴。

丁海朋拿着录取通知书,来到了村部,王大全和张宝银都在,丁海朋激动说:“我考上了,考上了苏州大学。刘支书呢?”

王大全接过录取通知书,仔细地看着录取通知,他更加激动地说:“大学,大学,这是我们村几代人的梦啊。好样的,丁海朋,好样的。”

丁海朋说:“刘支书呢,快给她看看。”

张宝银说:“刘支书去乡里借钱了。已经去了好几次,还没有落实,今天又去乡信用社借钱了。”

王大全说:“村民们致富规划需要钱。”

丁海朋说:“那好,等刘支书回来再告诉她。”

仿晚,刘支书从乡里回来了。她来到了村部,见王大全与张宝银垂头伤气地坐在那里,问道:“怎么啦,都像霜打的茄子似的。”

张宝银问:“钱借到了吗?”

刘扣英说:“滕乡长答应考虑我们的要求。”

王大全忧伤地说:“扣英,丁海朋考上苏州大学了。”

刘扣英兴奋地说:“好事啊,好啊,我们替他们祝贺祝贺。你们怎么还不高兴了。”

王大全有气无力地说:“刚才,丁海朋与他爸爸一起来了,说放弃了。”

刘扣英大声问道:“为什么?天大的好事,怎么能放弃呢?”

王大全说:“交不起学费,四年大学是一笔很大开支。”

刘扣英愣住了。她站在那儿久久没有动,双眼凝视着前方。两行清泪一点一点流了下来。上大学这是每个人的梦想啊,好不容易考上了,怎能说放弃就放弃呢。刘扣英从喉咙里崩出:“不行,一定要让丁海朋上学,否则我这个支书就是不称职的支书,就不配当支书。”

王大全说:“你能有什么办法?”

刘扣英不由分说,她快步走到广播前,打开扩音器,高声喊道:“村民同志们,我们村的丁海朋考上苏州大学,这是我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我们村的希望啊。可是,因为穷,他准备放弃上大学。大学生是国家人才,也是我们村的财富啊,我们不能让他失学,村民们,就是砸锅卖铁,我们村也要供丁海朋上学,现在村里接受大家的捐款。我替丁海朋谢谢大家了。”

第一个来到村部捐款的是村小邹家和老师,他把折得平整的十五元给了张宝银,张宝银在红纸上用毛笔写了“邹家和,十五元。”

刘扣英立即在广播里喊起来:“邹家和,十五元。”

邹家和说:“丁海朋考上,也是我这个老师的骄傲。只可惜,我钱太少了。”

刘扣英说:“有一分出一分,感谢了。”

村民们纷纷从家里来到了村部,齐恒山来了,他捐了五张十元的。他说:“这么多年,我们也不用钱,家里的全捐了。”

丁海朋来了,刘扣英让他坐下,而丁海朋一直站在那儿。

二愣子拿来一罐麻菜淹制的咸菜,说:“我没有什么可捐的,把这咸菜带上,也能对付几天。”

戚贵根来了,他手里拿着三张拾元的说道:“这一张是刘扣英,这一张是我的,这一张是戚长伟的。”

有一位村民把家里鸡蛋拿来了,他说:“我没什么可捐的,这是我攒了半个月的鸡蛋。”

张宝银写下了名字,在后面写了鸡蛋十三只。

村民纷纷从家里走出来,有钱的捐钱,有物的捐物。一曲爱的凯歌在这个小村里奏响了,他们把从嘴里省下,把平时舍不得花的,该拿的都拿来了。

陈吉明和汤东林回来了,他们匆匆地赶到村部。汤东林向捐款箱里投了拾元。陈吉明从袋里掏出了五元钱,说道:“这是我爸给我出差用,我没有舍得用,先把这五元了。”然后又掏出二十元钱说:“这是我和我妈的。”

张宝银说:“你爸刚才捐了。”

王大全说:“就再捐一次吧。”

红榜贴在村部的公告栏里,刘扣英站在榜前,她的心潮澎湃,她看到了人心的力量,她看到了那一组数字是滚烫的,是有温度的爱。

丁海朋把红榜揭下来,折得整整齐齐的。刘扣英说:“到了学校,好好学习,为村里人争光。”

丁海朋含泪,使劲的点了点头。

村部办公室里,一张简单桌子,只张简易的木凳,只有那张焦裕禄画像显得有生机。汤东林与陈吉明一起向刘扣英、王大全、张宝银汇报去江南的情况。

汤东林说:“上海有位卖砖头的老板叫章元同,也是我们兴化人,他在苏州四粮库附近租了一个码头,就在那里销售砖头,只要我们的砖头一到,就付款。”

刘扣英问:“多少钱一块?”

汤东林说:“砖是二毛钱一块,运费也包含在里面了。”

张宝银说:“价格还可以。我们还要找船送到苏州。到了他那里才能付钱?”

汤东林说:“是的。”

刘扣英问陈吉明:“你觉得怎样?”

陈吉明说:“我从章元同的脸上看得出,那人不是太地道的,我想还是让他先把运费的钱给我们,我们才能把砖送过去,这样也能体现他的诚意。”

刘扣英说:“这样比较稳妥。不管怎么说,你们这次出去,就能达成协议,还是有功劳的。我先给你俩记着。章元同运费一到,我们就送砖。”

汤东林说:“好,我去打电话,让章元同打款。”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江南江北 正序 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