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病前的这段时间里,李子林除了积极参与病患救治工作之外,一直在研究导师的那个遗留下来的科研项目。通宵达旦地救治病患,争分夺秒地翻阅恩师的研究记录和国外最新前沿。第一阶段的脉络已经厘清,就是将眼下的救治工作做个详实地记录,然后统筹规划统计测算,便是最好的一手素材。忙碌地太久,已经整整瘦下了一圈儿,多日疲于奔命的状态,换成谁也都要凶多吉少。
李子林也不是铁人,所以不幸感染新冠病毒,也并非完全的预料之外。当然,更重要的是,他最近抢救的病患中都是极端地贴近感染性极强的病患采集咽拭子,感染率极高。
病情不断恶化的他,感觉自己要支撑不下去了,就在此时,韩淑君看到了新闻,立即起草了一封电子邮件。
几乎是感觉自己生时无多的李子林,接到了一封热烫的电子邮件。
同为汉东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同事的韩淑君对他心生爱慕,并请缨与之一起奋战。
韩淑君的请求很快获得了批准,并跟随最新一期的驰援医疗队,一同抵达武阊医院进行战地救护。
院方了解了韩淑君的意图后,安排了有她亲自照顾李子林的诊治护理与生活起居。
这一消息顿时引起了国家青年报的注意,在决定对她们进行采访时,李子林和韩淑君同时作出了拒绝。
她只好转而采访一同参加这期驰援任务的医疗队其他同仁。
2月12日,汉东省第二批驰援江城医疗队到达后,经过两天高强度的岗前培训,队员们于2月14日,赶赴市内各医院正式“上班”。来自汉东大学附属医院的队员付美丽、李小蕊、席暖晴于2月14日分配到武阊医院“急诊预检分诊组”等地,适度培训后2月15日正式开展工作。
国家青年报记者首先从外围下手,第一时间采访了发热门诊组成员付美丽。
“今天是来到江城市武阊医院的第三天。”
“从接到通知到出发前后不到10小时,医院领导对我们一行三人临行嘱托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每个人都想着把最好的物资给我们带着,收到了许多同事、朋友、社会各界好心人士的关心短信,许多情景许多言语都让我这个年近60的‘老同志’忍不住热泪盈眶。经过两天紧张的岗前培训后,我被分配到武阊医院发热门诊正式上岗,工作时间给我安排自晚上6点到10点,值第一个班时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忙碌,当晚我接诊了11位患者,经过检查后,回家留观,对于刚进入岗位的我来说,目前主要的工作难度还是要尽快熟悉新岗工作环境、疫情发展趋势,怎样上报病人及病人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我接到的任务是在发热门诊工作两周后,再行分配到其他部门,有可能是确诊病房,也有可能是重症监护室,反正不管在哪,我都希望尽自己所能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我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应该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记者怕采访付美丽太久,她体力吃不消,如果因为体力下降而依照李子林那样重蹈覆辙的话,就真是罪过了。所以记者转而采访她们的同伴,做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李小蕊。
“2月15日是我驰援江城武阊医院的第四天。当天我们小分队是下午的班,中午12点,顾不上吃午饭,我们即刻向医院出发,因为怕上厕所,一上午我们都没敢喝水,抵达医院后,我们换好防护服,写上各自的名字,写上加油!我们的‘加油’不仅是对自己对彼此的鼓励,也是对当地医务人员的鼓励,更是对所有病患的鼓励,凛冬离去,雪融草青,我们相逢黄石,相逢阳新,一定将温暖延续下去。”
“每次穿脱防护用品都要花费近半个小时,从头到脚,全副武装,认真仔细地穿好,不能留一点空隙,相互检查完穿戴后,才进入工作区接诊患者。由于防护服内是密封状态,所以穿上之后会有点憋或闷,喘不过气的感觉,活动也受限。平常对病人一个简单的操作,在这里完成也没有那么迅速、那么容易,视线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镜面上遇到口中呼出来的热气就会起雾,造成视线模糊。另外,由于长时间佩戴护目镜、N95及外科口罩,面部的勒痕、鼻梁的压痕、耳朵的压红都成了我们的‘标配’。上岗前我们都自觉少喝水甚至不喝水,嘴上干得起了皮。因为一上洗手间,整套防护服就不能再用了,我们必须为节约有限的资源而克服眼前的困难。”
“抗疫一线的工作真得不容易,只有亲身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滋味。穿上防护服就是一种责任,我们将团结一心,负重前行,共克时艰,义无反顾。尽管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神态略显疲惫,但护目镜下坚定的眼神透出的是必胜的信心!”
“急诊预检分诊是与疫情短兵相刃的‘前线阵地’。急诊分诊是急诊接待患者的第一窗口,是快速处理患者的重要环节。预检分诊主要是根据患者的情况区分病情的轻、重、缓、急,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安排诊治的过程。”
“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急诊分诊会询问患者有关的流行病学史,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等进行预检。经预检为疑似病例的,将其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隔离病房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您好,请问您哪里不舒服?”
“您发热吗?您去过武汉吗?与武汉回来的人有过密切接触吗?请您配合测个体温。”
“叔叔,您有点低热,戴个口罩,我带您去发热门诊好吗?”
……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