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林在恩师的办公室附近逗留了许久,大约很多人也是难以接受詹教授的离开。所以她的很多物品都原样保留,这不仅是同事的意思,很大程度上也是领导的想法。对每一位为了抗疫最终胜利而作出贡献与牺牲的同仁以示最崇高的敬意。
念念有词地说完之后,李子林几乎是跪在了恩师的办公桌前。
这一幕,看在了三个护理行业同事的眼里,虽说她们虚长李子林几岁,但都格外佩服李子林出色的业务能力与勤勉苦干谦卑低调的为人。当看到他为导师跪下的那一刻,每个人的心都像是猫爪了一般,总有种说不出的味道。
这三个护同仁的姐姐,一个是急诊护理组组长,来自东北炖肉大锅菜那嘎达的护士苏秋芬;一个是消杀护理组组长,来自彭城煎饼卷大葱的卞翠翠;还有一个是CCU护理组组长,来自汉东扬川包子的蒋笑笑。
她们这些组长副组长竟然会被邀请参加院务讨论会,所以与李子林也就认识了。她们都一致地觉得李子林这娃儿心里太苦了,需要找个机会给他开解一下,不然长此下去不仅不利于身心健康,很大程度上也会妨碍了整个团队的战斗力。
大家从不同的渠道抵达江城后不久,临时组建的医疗救援队长就根据工作需要和队员们各自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团队分工:李子林因为业务优秀被委任为重症护理组的副组长。苏秋芬由于体格健壮性格耿直, 除了急诊护理组的本职事务外,还被委任为物资储备工作,身体结实的她还是队里的“体力担当”,重活儿由她一个女汉子承包了。至于性格外向能力全面的消杀组组长卞翠翠则为委任为负责外联工作。还有就是CCU护理组组长的蒋笑笑,她所在城市杨川,去年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美食之都,所以大家“生活委员”担子她当仁不让地承担了下来。
按照队长的说法,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发挥到最强的业务专长,就是最好的团队。
依照她们私下的说法,能够苦中作乐,过好每一天,活好每一天,便是最好的团队。
尽管她们工作中被分配在不同病区,下班回到驻地也不能随意串门,但大家通过微信视频互相加油打气,聊一聊防护技巧、脑补最想吃的美食。
房间将彼此隔离,却隔离不了浓浓的关怀和友爱。
李子林是护理团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在登记队员信息时,几个护理组的姐姐们留意到了正月初十是他的28岁生日,便和其他几名队员以及队长商量,在当天给李子林一个惊喜。
于是,在紧张有序的工作之余,大家密照不宣地去分工筹备。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大家用桶装泡面代替长寿面,用袋装小面包摆成爱心形状。
或许,这是一场世界上最简陋的“庆生派对”。
然而,却成了李子林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次生日宴。
就这样,在远离家乡上千公里外的江城,队员们相互关心和支持,团队的友爱互助成了鼓舞士气的最佳“武器”,也成为促进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感谢领导感谢各位兄弟姐妹,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愿在种花家。”
“每一个病人,最迫切的希望就是早日康复、离开医院,而我们就是帮助他们实现这一愿望的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全力以赴。”
感动之余的李子林如此说着,刹那间又是泪眼婆娑。
接下来,汉东省对口支援江城医疗队预备成立临时党总支部。
中共汉东省卫生健康行业委员会批复,同意成立汉东对口支援江城医疗队临时党总支部,设党总支部委员会,由苏秋芬、卞翠翠、蒋笑笑等7名同志组成。医疗队队长任书记。苏秋芬任副书记。临时党总支部下设14个临时党支部。汉东对口支援江城医疗队临时党总支部由汉东省卫生健康行业党委统一领导,主要负责汉东及武阊医院对口支援江城医疗队党建工作,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重大事项,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所辖范围内党员,组织党员开展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做好发展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抓实党内政治生活。
汉东省对口支援江城医疗队完成任务返回后,临时党总支部及下设党支部自然撤销。
会上,卞翠翠同志、蒋笑笑同志分别作表态发言。党总支书记兼纪检委员的队长带领全体党员宣誓。
在工作中,大家亲眼目睹了李子林的身先士卒、勇于担当。
在几个护理岗的党员姐姐的推介下,李子林在抗疫一线书写下了入党申请。
最终,经党组织研究决定,吸收李子林为光荣的预备党员。
在工作结束之后,他深夜中与恩师的“汇报中”又一次提到了这件光荣的事情。
“恩师,现在我不仅是您的愚徒,更是一名保家卫国的白衣战士!我是预备党员了!”李子林说完又是泪湿衣襟。
按照往常的惯例,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古训一定会在李子林身上产生魔力作用。而如今,他感觉这一刻的克制,似乎就是对恩师的情感的保留,不够纯粹。所以,整个人的真情流露,他已经不去竭力地去遏制了。
这阵子,除了重症医学科的救治护理工作之外,已经是预备党员的李子林,感觉肩头的责任更加重大了许多。他在与同事们同步上下班,共同查房、分析病情、讨论治疗方案时,发现中医药的介入对新冠肺炎病人非常有必要。
“一些口苦、纳差、腹胀、失眠的症状,服用中药后效果都挺好。”
李子林从恩师的记录中也佐证了这一点,所以积极向隔离病房的医疗救治小组推崇中西医并重的治疗方案。在他感控负责的两个病区中,几乎所有患者均按个体化服用中药。经规范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病情有明显好转或趋于平稳,重症患者也日趋减少。
数日之后,隔离区病房前后有100余人出院。
“疲劳、压力,这些固然都有,但更多的还是成就感和自豪感。”
“当看到一个个危重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最终康复出院……”
“我们疲惫的身心便会重新充满前行的动力。”
李子林道出了一个预备党员,和医疗团队队员们的心声。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