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生活步入正轨

也是亏着赵夫人的声望与推荐,所以说这一上午谭忆栀足足接手了有五六个患者。

大家头疼脑热胳膊酸,什么样的症状都有,但是总共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谭忆栀通通都没有收钱。

也不能算是一点钱都没有收,像是那种症状比较轻的,仅仅是感冒发烧这种开两副方子药的钱,谭忆栀还是收了几份儿的。

但是总共加起来也不过是几百个铜板的事,所以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这些患者虽然在谭忆栀这里得到了一些治疗,但是因为并没有吃药,所以大家对于谭忆栀的医术到底如何,至今还是一个谜团。

直到下午的时候,钱夫人的闺蜜们从隔壁的镇子驾着马车过来,这边凑热闹。

这铺子里的生意才算是红火起来!

也是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谭忆栀才知道钱夫人的娘家很厉害,是西北一个玉石厂子二把手。

店里冷不丁进来三四个贵妇人的时候,谭忆栀他真的是有那么一点别扭的,特别是这些富人衣着都很华丽,长得也都很漂亮,但是脸上带着的表情,却要比前夫人看起来严厉而且不好相处的多。

不过就算是看起来再难缠的病人,那也是病人,这些富人的身上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点的小毛病,比如说这个觉得自己的手腕总是酸,那个觉得自己的脚总是肿,或者是觉得自己的脖子总是痛,总之都是一些看起来无关痛痒,但是在他们的眼中都不是小毛病的毛病。

谭忆栀对待患者向来耐心,所以再把这些妇人一一的请到自己的小房间里进行了一番针灸加推拿之后,个个出来都容光满面了。

营业第1天就来往了,这样多的患者,虽然大多数全部都是因为关系或者是存在着好奇心才过来进行诊治的,但是客流量还是很乐观的。

只不过大多数的人都没有第一时间付钱,因为谭忆栀对于简单的生病,开几副药之后直接领了钱,而对于一些需要长久进行针灸和推拿的都跟病人约好了,是疗程治疗。

到了晚上下班的时候,谭忆栀感觉自己的腰有些不太好了,因为足足在这个桌子旁边坐了一天,换做其他任何一个身体强健的人都可能会撑不下去的。

不过有事情做就要比没有事情做强很多,特别是像谭忆栀这种上辈子当了很长时间大夫,所以以为别人治病为己任的人,能够为其他人缓解一下病痛带来的疼痛,其实她还是挺开心的。

晚上算账的时候,店铺老板那边儿因为要药方的钱,总共有三两银子,谭忆栀这边因为开药房总共挣了差不多一两银子。

合在一起的话,勉勉强强算是四两银子,这样的日子如果持续一个月的话,大概一共能够挣120两银子,虽然没有预期的多,但是也算是一个很可观的数量了。

而且还有那么多,因为疗程治疗,所以并没有给银子出来,仅仅是付了药方钱的人。

钱老板设定下来的目标仅仅达到一半左右,但是他也还是比较满意了,因为从第1天的收入就可以看得出来,这真的是一个互利共赢的买卖,平日里店铺里的药材一般都被送到了南边的铺子里,或者是转手卖给其他人,但是绝对没有,像是这种店里有人开药方挣的钱多。

所以钱老板脸上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却在谭忆栀离开店铺的时候,塞给他们姐弟俩不少的好吃的。

虽然谭一松在铺子里待了一天,已经吃了不少好东西了,但是有能够带回家去的,肯定要比什么都不往家里拿强。

姐弟俩坐着来的时候,乘坐的那辆马车回到了村子里,回去的时间和昨天差不多,只不过要是细算起来的话,可能要比昨天的时间稍微早那么一点点。

因为天要比那个时候亮一点,两个人到达了屋子里之后,外边仍旧没有黑天。

简单的收拾了一下,把今天从镇子里买回来的小物件儿都摆在了屋子里之后,谭忆栀带着谭一松又去二舅妈家蹭饭了。

二舅妈经过这几天被蹭饭的经历,似乎已经习惯了,这姐弟俩到饭店之后会自动到自己家来吃饭的事,所以也没有什么惊讶的表情,直接让姐弟俩坐在饭桌旁边,又拿着两副碗筷5口人就开始吃饭了。

晚上回家谈一松,又烧了一锅水,姐弟俩简单地洗漱了一下之后,这一天就算是这样过去了。

时间就这样又过了20多天…

每天的行程基本上都是重复的,不一样的地方也有,一个是这个仅仅搭设在铺子里,占用铺子的一小块儿地方的“小诊所”,生意越来越好了。

谭忆栀现在只感觉每天晚去铺子里,一会儿都错过很多很多的钱,因为经过20多天的努力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到铺子里来求诊。

后来谭忆栀每天都不会去核算自己盒子里有多少钱了,因为生意非常的火爆,所以他一直和前老板两个人都觉得到月末的时候突破200两不是什么问题。

除了每天会被马车接到镇子里来进行,治病之外,谭忆栀每天回到家里之后,都会把那片小园子收拾一下,每天收拾一点,每天收拾一点,这20多天院子已经被收拾出来一半儿了,不过仅仅只有一小块儿的地方种的是蔬菜,剩下大多数的地方种的全部都是中药材。

原本空荡荡的礼物也因为每天添一点东西,而变得越发的像有人生活过的样子了。

但这些全部都是不是变化最大的样子,其实转变最大的是谭一松。

这孩子前几天还会被谭忆栀带着到镇子上来在铺子里简单的帮忙干点活,要不然把这孩子放在家里,谭忆栀也不放心,但是后来有一天晚上,谭忆栀看到了一本谭诗留下来的书。

她这才想起来在这个时代的孩子,像谭一松这样大年纪的,但凡家里有点条件都应该送去念书。

只不过是因为之前姐弟俩无依无靠,没有人管他们,所以才耽误了这么多年,但实际上谭一松的启蒙工作,谭诗做的还是不错的。

以前是经济条件不允许,而且村子里在谭诗离开之后就没有了教书先生,就连想读书都没有人教。

但是现在姐弟俩每天都要到镇子上去,而且谭一松在铺子里也仅仅是闲逛,就算能够搭得上手,也做不了一些非常关键的活。

谭忆栀摸着兜里越来越多的银子,决定让弟弟去念书。

不过谭忆栀也不是一个武断的人,毕竟这种事情要你情我愿才行,学习可不是一股劲儿的把东西塞到脑子里才算可以,所以就先和谭一松商量了一下。

谭一松那双和谭忆栀很像的大眼睛转了好几圈之后,才犹犹豫豫地点了点头。

既然当事人已经同意了,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的多了,谭忆栀先是和钱老板商量了一下,询问这周围有没有靠谱一点的学堂,肚子里墨水多一点的先生。

钱老板在这个镇子上混得很熟,跟所有人都是,所以直接就给谭忆栀指了一个距离,他们店铺并不算很远,但是却也位于镇子一角的学堂。

谭忆栀中午抽空去学堂那边走了一趟,何先生亲自谈了几句,询问了一下在这里学习的费用以及需要准备的东西之后,第2天就带着弟弟和哥哥风风火火的去了学堂里。

是的了,谭忆栀这个不喜欢占人家便宜,而且在感受到别人的善意之后就会加倍奉还的人,自然不会忘记二舅妈那边儿,家里还有一个年纪比自己还大,但是却大字不识一个的铁牛。

在听谭忆栀说,每天有人接送这兄弟俩去上学和放学,而且学费还由她掏的时候,二舅妈那双精明的眼睛愣了很久。

她欲言又止了很长时间才点头,特别慢地说了一句好。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农家医女有点田 正序 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