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立志做复合型人才

苏建国深吸一口气,他感觉到了张宇社长的鼓励,虽然赵城老师对他说话的一些行为,表示了不满,可他真的希望找个能说说心里话的人,聊一聊他自己的想法,聊一聊他对未来的看法。

苏建国看到张宇那满含兴趣的眼神,眼睛垂下,嘴巴微微张口,给自己打气起来。

苏建国,既然浙江出版社的社长让你说说自己的看法,你就说说嘛。

不管是胡言乱语,还是少年不知天高地厚,可万一你说对了,也许这个社长能帮你呢?

也许这个社长能帮你呢?

这个渴望在苏建国的脑海里盘旋,闭了闭眼,苏建国决定诉说自己的心思。

不管是让张宇社长嘲笑还是被他认可,他已经克制不住自己作为少年人那颗想要诉说的心了。

“张社长……”苏建国试探的开口说道。

“嗯?”张宇嘴角扬起笑容,温暖的看着眼前这个孩子,等待着他想听到的话语。

张宇从来没想过,会有孩子能想到多学科应用,成为复合型人才的。

若是苏建国能说出个之所以然来,或许对于国家人才培养计划,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为出色的教育工作者,张宇现在是真的期待的。

不管眼前在这个小伙子因着出身,因着眼界说出怎样幼稚或不切实际的话来。

只要这个孩子能够将想要学习的愿望表达出来,只要他励志做复合型人才的心是正确的。

那么,他愿意以眼前这个孩子为契机,试试辅助年轻人成材。

若是这件事成了,或许对未来青少年的培养也是一种宝贵的经验。

对于张宇而言,现在的苏建国又何尝不是他尝试做教育培育的试点呢?

但两个人没有想到,数年之后,他们的试点成了青少年引领的方向。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张社长,其实,我想……我是说我个人的愚见……”苏建国因为张宇横来的一眼,而咽了咽口水,斟酌用语起来。

张宇给苏建国倒了一杯白开水,“没关系,小伙子,你权当咱们爷俩唠嗑,不必拘谨。”

苏建国捧着茶杯,望着张宇,深吸几口气,缓解着方才自己的担忧和心慌。

随着热水缓缓下肚,温暖的感觉让苏建国浮躁而又惊慌的心情慢慢平息。

“张社长,您也知道我不过是一个技校的学生。”苏建国看着张宇的表情,见张宇没有表现出瞧不起的模样,便放下心来,继续说着自己的理想。

“虽然我是技校的学生,可是我也是有机会接触到火车的设计与维修的。我们学校给出了一个考题,是一个模型。”苏建国从自己的布背包里小心翼翼的取出火车模型。

那是用三个布手绢包裹着的火车,随着苏建国打开一层又一层的手绢,新干线火车模型出现在张宇的面前。

“这好像不是国产的火车吧?”张宇明知故问的说道。

“是的,这是新干线的火车。”苏建国承认这火车的来源。

“那么这个模型为什么让你有了多学科学习的心思呢?”张宇现在更好奇了。

一个火车模型能刺激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想要学更多的知识,这是什么样的契机,又是什么样的动力,让这个年轻人有了这样的想法?

如果能知道这个年轻人的想法,是否以后可以以点及面,利用几个模型,激发更多的青少年去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

如果真的能做成,何尝不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张社长,这个火车模型虽然是新干线的火车,却也是当下动力和技术最好的火车。如果能参悟这个火车的一些技术,我们就有机会建造属于自己的火车。”苏建国说到这里,突然哑了声。

因为苏建国知道,这是一种狂妄,他一个技校生,一个没有名气的技校生是没资格说这么大的事情的。

苏建国怯怯的看着张宇,因着说大话而不安起来。

显然赵城对于苏建国的批评起了效果,让苏建国随时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谈吐。

“小伙子,有理想是好事。不必这般,你继续说。”张宇缓解着这一刻冷下来的气氛。

苏建国见张宇不以为意,便放开了一些胆子,继续说着自己的理想。

“这新干线的火车就动力而言,跟我们的火车有很大的区别。”苏建国诉说着自己的心得。

“哦?是哪里的区别?”张宇等待苏建国诉说自己心中所想。

“我们的火车的动力在车头,这个新干线的动力在车头,也在车厢。这样的区别,就会让火车的速度产生极大的差距。当速度的差距形成,那么一小时内的运输距离也会成为巨大的经济差距。”苏建国说出经济差距的时候,张宇的眼睛亮了起来。

“经济差距?说说看。”张宇拿起钢笔,等待着苏建国诉说。

苏建国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没想到张社长还想记录他说的话。

“小伙子,说说看,说说你想说的内容。”张宇等待着。

“张社长,我是这样想的。如果火车一小时内只能行驶一百公里,那也就是四个小时才能走出一个省。”苏建国说着速度与经济的关系。

“是的。”张宇算着一个省常规的距离,确实时速一百,四个小时是一个省的物理跨度。

“但,假如火车一小时内可行驶三百公里,那一个半小时内便可以走出一个省。而四个小时的时间,或许就可以走完三个省。如果是这样,江浙沪皖就可以形成四小时的时速圈。”苏建国诉说着的看法。

“四小时内的江浙沪皖时速圈,有些意思。”张宇停顿片刻,记录下这个想法。

苏建国见张宇露出了鼓励的笑容,越说越自信起来,“如果时速圈的概念成立,那就代表着,江浙沪皖近以万为单位的人口流动成为可能。如果人口流动成为可能,那么人口流动带动的衣食住行就会兴盛起来。届时,服装、餐饮、旅店、火车、汽车都会成为四小时时速圈必需品。”

“衣食住行与必需品?”张宇眼睛颤了颤,这是科技部、教育部、中宣部、铁路部、旅游部多部门才谈完的内容,没想到这个小伙子已经想到了,中国有这样的年轻人,未来可期。

“是的,必需品。”苏建国点点头。

“小伙子,想法很好。”张宇给予鼓励。

“谢谢。”苏建国露齿一笑,继续说下去,“如果这个设想成立,那么快速的交通工具是经济繁荣的基石。而火车的速度就成了经济繁荣的前提。故而我想,也许火车的重点也许就在这个提速上。”

“那你做了什么安排呢?”张宇想知道这个小伙子又有了什么样的想法和主意。

“如果真的关键就在提速上。那么如何提速就成了我们学习铁路技术的年轻人需要关注的了。我看了新干线的相关知识,也看了德国火车的相关知识。我发现,他们的动力都是电力。而电力的成本相较于煤炭更是低了很多。假若能够攻破电力作为火车动力,那么……”

苏建国诉说着他的想法,作为一个年轻人的想法。

“风力化电力,核能化电力,水力化电力都会成为火车电力的来源。而这样的电力可以减少国家煤炭的燃烧,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保护我们的青山绿水。故而,这电力作为火车动力,应该是可行,而且是势在必行的。”

苏建国的话让张宇欣慰的点头,这个年轻人不错,还能想着经济成本与环境的关系。

“那么,这个火车动力的技术,你打算如何攻破?”张宇更想知道苏建国绕了折磨大一个弯,到底对复合型人才的看法是什么。

“要攻破火车的动力,就必须要清楚电力的来源,明白电力的双向转化。”苏建国的话逗笑了张宇。

“电力双向转化?”张宇好奇的笑了起来。

“嗯,电力双向转化。我想,既然电池可以储电又可以给手机供电。那么火车为什么不能成为一块巨大的移动电池呢?如果需要电的时候,可以由沿途电网进行供给,如果需要供电的时候,火车又可以供给电能给沿途电网。若是有双向电能,或许就有了储备与释放的可能,还可以反复利用电能,尽量做到不浪费电能。”

苏建国的话让张宇笑容缓缓收了起来,虽然这是一种近似于“痴人说梦”的话,但如果火车真的成为了一块移动大电池,也许这个设想也能成为现实。

假若真的可以成为现实,这对于国家电力供能的节约和财力的节省,将是巨大的。

“那么,为了你的理想,你想如何做呢?”张宇更想知道,如何做,怎么做。

“如果火车成为大电池的可能是可行的。那我就要掌握火车本身技术之外的电力相关的知识,还要明白电网供能与绝缘、相关材料的知识。这些知识不再仅仅是火车本身维修和建造的知识,还有能源与动力,材料与建筑的相关知识,更有火车设计之初能源利用的思想方向。这些都需要我有足够的知识支撑。”

苏建国希冀的看向张宇,“张社长,如果您觉得我不是痴人说梦,可否能帮助我了解更多的知识?我想成为一个多学科交汇的学生,能够从相关学科中找到电力火车设计可能的知识。”

张宇望着苏建国,缓缓笑了起来,“小伙子,你可知道科技部有一个供给知识的网站?”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百年复兴 正序 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