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百日红

魏祁玉听到千蜜的名讳便沉默了半响,“你可确定?”

西魍:“伤口的大小与位置、深度都是雾里棉花针无疑,更何况雾里棉花针,每根针的底部都有一朵细刻的牡丹,也就是说当针扎过人时,那人的伤口处必然会有一朵小牡丹。”

千蜜也算得上魏祁玉的前辈,带自己练过功,还带自己去了剑陵寻回了古道的剑轴,为什么会是千蜜,“你可知道千蜜是何人。”

西魍道:“我也不信,毕竟是南督公的师姐,没有必要对着平阳县主出手。”西魍的意思自然明白,可是这明明就是雾里棉花针。

魏祁玉下楼,正巧遇到进船舱的元十三,见元十三的神色与平常无异,便问道:“十三可有空与我去见见那唐菀之?”

元十三,“听说我们早上见到的那个是假的春分,真的春分被关在衣柜子里了?”

元十三明显在岔开话题,魏祁玉偏偏不如他所愿,“我与你说,那春分指认的便是唐菀之。”

魏祁玉如此说,就是想看看元十三的反应,不过元十三还是一样,波澜不惊面无表情。

这下不仅魏祁玉不解了,西魍也不解,原本以为平阳县主死了他默不作声。是因为他心系唐菀之的缘故,可如今嫌疑指向唐菀之的时候,他的神情还是半点不意外。

难不成他早就意料到了这一切会发生?或者说本就是他布的局?

元十三,“如此便去看看那唐菀之吧,听听她有什么说法。”

元十三与魏祁玉一同敲响了唐菀之的房门,丫鬟打开门,见是二人。不好阻止,也不好让他们进自家小姐的闺房,魏祁玉见状:“你家小姐宿醉,还未醒?”

丫鬟跪地,“我家小姐绝不是那种人,请二位公子不要听信那些小人的谣言。”

那丫鬟也听到了风声,知道这船上所有的人都在怀疑是自家的小姐,可是自家的小姐偏偏还在酣睡,怎么叫都叫不醒,连给自己辩解都都做不到。

魏祁玉见那丫鬟点头,“你家小姐素来酒后都要酣睡许久,怎么叫都叫不醒?”

那丫鬟听言,看了一眼床榻上的唐菀之,“是,我家小姐自是喝了酒便会宿醉不醒,少有半日,有过甚者,三日不醒。所以一般在府邸中,夫人和老夫人都会拘着小姐,不许小姐喝酒。”

魏祁玉听言,那就是一个喝不得酒的女子了?难道宿醉不醒,只是巧合?魏祁玉又问道:“你家小姐是金陵人士,但长在长安城?”

丫鬟点头道:“我家小姐是生在金陵的,不过是长在长安城外祖家,不时常回那金陵。”

魏祁玉听言,思索了片刻,还是问道:“我与元十三可方便进去?”

丫鬟迟疑了一下,往屋里看了几回又看了魏祁玉和元十三几回。后还是道:“魏公子可以,元公子恐怕是不行。”

元十三听言稍稍有些错愕,但是没有多问,知道是女子闺房不许进去,也是正常。

元十三只是说道:“那如此我便就不去了罢。”

魏祁玉点头,拍了拍元十三的肩膀,“你在外等等我罢,我不久后便出来。”

见元十三点头同意,魏祁玉便抬脚进了唐菀之的屋子,船舱里大都是一般的装饰,与自己睡得屋子无碍。

只是这桌子上摆放的私人物品,大都不是女子物件,而是男子物件,并且所有的东西上,都有一个细细的字,写的是元字。

魏祁玉一瞧着便知道为什么元十三不许进来了,这屋子里归置着的大都是元十三的物件。

有扇子,佩玉,手珠子。

魏祁玉倒是不解,为何元十三如此多的私人物件,都会丢失在外。魏祁玉疑惑问道:“为何会有如此多元十三的东西?”

丫鬟原先支支吾吾的不想回答,后可能是又想起了自家小姐的艰难处境。于是也不隐瞒,直言不讳的说道:“只要公子能为我家小姐洗脱冤屈,婢子定然都说。”

必然洗脱冤屈魏祁玉自然不敢保证,魏祁玉还未来得及说,那丫鬟就又道:“我家小姐在幼时入京时,在城门口遭遇难民,那年刚好是江南水灾,许多地方颗粒无收。

小姐与家仆走散了,索性得元公子所救,才未落入难民之手。后小姐辗转多少才探听到那公子是元家公子,此后便一直处处留意。

至于这些物品,是因为元公子好与朋友做赌,元公子每每赌输之后,都会给朋友抵押物件,这些都是小姐花费重金从元公子的朋友处买来的。”

魏祁玉听言,看着床榻上酣睡的女娃子,不知道是因为睡久了,还是因为宿醉的缘故。她满脸红腾腾的,一个如此岁月静好,满心对着自己喜欢男子的小丫头,居然被牵扯进了这样一个案件?

魏祁玉越发笃定不是唐菀之下的手,可是如此便奇怪了,为何那杀唐菀之的人必定要顶着唐菀之的模样行凶?

唐菀之越是睡下去,恐怕越发会坐定这个罪名,难道真的有人宿醉之后是唤不醒的?魏祁玉问丫鬟道:“如果强行唤醒你家小姐,你家小姐会如何?”

丫鬟迟疑了,她试过许多次,都未成功叫醒过她家小姐,“真的可以唤醒?”

魏祁玉点头,“等我唤来夕月,用针施药,必然是可以叫醒的。”

丫鬟听言倒是红了眼角,跪在了地上,“如此便多谢魏公子了,秋落无以为报,愿结草报答。”

魏祁玉见状留下一句话来,“你倒是对你家小姐忠诚的很。”

魏祁玉走了出去,看着门口的元十三,便问道:“对这个事情你如何看?”

元十三不假思索便回答道:“此事我怀疑是唐门。”

唐门?这名字西魍也与自己说过,比起西魍所说的那雾里棉花针的千蜜,魏祁玉更宁愿相信这唐门。“为何?”

元十三解释道:“此行,平阳的身边带了随行的老嬷嬷,经过老嬷嬷诊断,死因是百日红,服下了过量的百日红。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八音录 正序 倒序